古人云: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“。作为IGBT的”菜鸟“,了解IGBT产业链,不仅可以使自己迅速了解IGBT的产业概况,而且重要的是可以在了解的基础上明晰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;而作为IGBT的”骨灰“级玩家,懂得IGBT的全产业链,可以迅速找准自己所在的行业位置,更有利于做到IGBT心中有,产业方向任我走。IGBT人从政策、资金、人才、软件、原料、设备、制造、应用八个方面为您揭开IGBT产业链的神秘面纱。
一、政策流
无论已是昔日的夕阳产业的如煤炭、太阳能,还是正在兴起的锂电、石墨烯产业,又或者是即将兴起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产业,在每个产业崛起的前夕,总有一个政策起着引导的作用。一个个产业政策,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产业的产生和消亡,更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。因此,产业政策对IGBT产业发展的作用是第一位的。让我们回顾下近年来关于IGBT产业政策的那些大事件,列举四项国家级政策作为参考[1]:
《“十三五”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》
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新能源汽车”重点专项
2017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
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-2020年》
二、资金流
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,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。钱不仅对于小家的发展很重要,对于像IGBT这种动辄耗资数十亿起的烧钱行业,资本的作用更是异常的重要。不过有前面所述政策的引导,相信很快就会有大把的资本如流水般的进入IGBT产业,这也是国内IGBT企业做大做强的机会。资本造就了昔日的“煤炭大王“、”钢铁大王“、”地产大王“,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”IGBT大王“。下面列举最近三年的3件资本大事件:
2017年12月18日,士兰微投资220亿建设3条芯片生产线,主攻12寸MESM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。
三、人才流
《天下无贼》里黎叔有一句至理名言“21世纪什么最贵?人才“。产业的发展要有政策的引导,有资本的助推,当然更缺少不了人才的参与。
目前国内IGBT从业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偏学院派,一类是偏应用派(关注IGBT人《国内IGBT团队哪家强》)。学院派主要以高校的教师为主,研究主要集中在诸如IGBT的模块设计、封装和驱动保护等中高端领域,然而尴尬的是那些有条件进入高端领域研究,如进行芯片设计开发的名校却又很少从事这方面的研究。这其中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IGBT从1978年诞生至今,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,该做的结构已基本被研究,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出新成果;二是与石墨烯、锂电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相比,IGBT明显不是弄潮儿,进行IGBT研究很难博取热点关注。另一类应用派则主要是以研究所和各大公司为主力军。虽然IGBT在国外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,但在国内的研究则是最近几年才开始,并且主要是进行IGBT的封装,而关于IGBT的芯片设计工作则很少。对于想实现弯道超车的国内半导体行业而言,显然IGBT的芯片设计才是关键。而要进行IGBT芯片设计,则需要学校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。而国内的名校却鲜有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,这无疑是痛上加痛。
四、软件包
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们的先祖们就已经知道使用简单的石器帮助他们进行生产和生活。进入信息时代,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处理也必然是一种趋势,在这一波大势中各种设计和仿真软件的作用突出。而关于IGBT相关设计和仿真软件缺鲜有介绍,IGBT人为了弥补此缺陷,为大家分享相关的软件[2]。